Return to Home Page
|
|||
八十多岁的万昊教授在室外绘画 | 万昊先生指导儿万小岚、媳刘建琴绘制仿古法华瓷 | 外公万昊与外婆夏叶(外婆原姓蒋,祖籍浙江省海宁市硖石蒋家) |
|
多 写 江 山 入 画 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献礼瓷的设计者之一、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教授万昊先生虽己离休多年,然其作为中国第二代油画家,经大半个世纪博取融汇、不断探索新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开拓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印象派油画,近年来在画坛内外名声鹊起,众多媒体先后报道,美术专刊相继发表评论。 早在1995年4月24日,著名美术评论家、江西日报社高级编辑毛士博先生曾在给我的一封信里感慨写道:“万昊先生是我的老师和朋友,无论画品、人品我都很敬重,在美术界有口皆碑,他的艺术造诣很深,但很少向社会作介绍,的确是一件遗憾的事。” 1996年1月,台湾《典藏》杂志载文《隐于画中的万昊》,同时,世界著名的台湾敦煌艺术公司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万昊》画册。一篇短文,一本刊有56幅作品的画册,第一次拂去了岁月的封尘,将一颗东方的艺术明珠呈现在世人面前,璀灿瑰丽,极具魅力,顿时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 1997年第一期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美术学研究》杂志在《中国当代美术评论》专栏中,刊载了一篇较长的文字《从幻毁中获得解脱——万昊人生观的二次蜕变》,该文试图从万昊的家庭背景、学画历程、多舛命运来阐明万昊人生追求的演变。该文认为,“万昊在绘画中获得了生命的蜕变,完全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情继承着生命与绘画”,万昊“将油画的境界从对自然的写照转换成为中国文人画特有的借物喻胸臆的特殊表达方式”。该文认为,作为中国第二代油画家的万昊的“主要贡献在于将民族的审美心理与民族的趣味渗透到自己的油画作品中”,从而在自己的油画作品中“注入了本土化的生命力。” 2001年4月7日、9日,江西卫视台在《中国江西》栏中播放了专题片《万昊与新印象派油画》。万昊今年87岁。画苑耕耘已有七十余年,自27岁担任油画教授,至今已经历六十春秋,堪称中国画坛耆宿。该专题片向广大观众热情介绍了万昊教授创立的新印象派油画作品,认为万昊教授“凭着厚实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多元化的知识素养,不断探索新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开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印象派油画的崭新天地,完成了从继承到发展,从发展到创立的艰难过程”,“万昊教授开拓性的创造,不仅是我国绘画史一笔宝贵的财富,亦丰富了世界绘画史。” 万昊教授可谓是德艺双馨的一位老艺术家。“认认真真作画,堂堂正正做人”,毕生追求、实践真、善、美,这便是令人尊敬的万昊先生。 大半个世纪精研绘事 万昊先生年轻时对西欧各类油画风格和流派作过悉心深入的研究,大量临摹过安格尔、莫奈、康斯泰勃尔、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几可乱真,从此打下扎实功底。这都为他以后“集众家之长、成一家之法”,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印象派油画奠定了厚实基础。 台湾敦煌艺术公司艺术总监、沪东海堂艺术实业公司总经理徐龙森多年来苦心孤诣研究中国第二代油画家,出版了许多专著和论文。1996年7月12日,他在给湖北省一位老画家的信中慨叹说:“万昊先生才华横溢,然晚年作画条件较差,常令我扼腕。”在此信之前,徐先生访汉,曾当着湖北美术学院的几位教师谈到万昊先生的新印象派油画作品时称:“可以说当今没有一个人能超过万先生的水平了。他的油画用色令我崇拜不已,太好了!”“万先生目前是凭记忆来创作,如果他能出来走走,我相信更可以创作出一大批绝作。” 《隐于画中的万昊》一文认为:“在作品的调子处理上万昊的作品始终给人以一份朦胧感,仿佛在画面上永远存着一层散不去的神秘。”“万昊的静物作品则表现出画家对物质深入观察的结果,用精致、细腻的笔触叙述造物主的伟大,最令人心仪的是在万昊的作品中,冷暖色往往交织在一起使用,给人以幻觉的效果,这是对色彩高度娴熟把握的一种自由度,万昊的油画已无需把握色彩关系的处理,而是对物的感受而使用色彩本身而已。”“而万昊的水乡、山峡风景则是画家兼具诗人气质的表现。万昊的风景画往往在弥漫开的色彩中,小笔触将阳光折射下在空气中那种能感觉但又无法著摸的闪烁不定的水份表现得淋漓尽致,……” “清代以降,能作律诗的人已不多,油画家能作诗的更是凤毛麟角。万昊能作律诗,可见他对中西文化的把握是有着十分独特的能耐。” 《从幻毁中获得解脱——万昊人生观的二次蜕变》一文认为:“在万昊晚年的油画作品中,除却上述的基本特征外,集中地表现在诗意词境的渗透,读万昊的画犹如吟唱纳兰性德(容若)的词,幽远、凄艳、宛约又不失率真,每读一遍均有一层体会,每揭去一层朦胧又多了一份淡泊,抹去淡泊却又见到幽远的空旷,直达你的四肢百骸。这在西方油画中是无法体验到的,这正是万昊区别于法国外光派大师们的地方。” 《心桥》杂志刊登了美术评论家万圣兴先生撰写的《万昊与他创立的新印象派油画》一文。该文认为:“万昊创立的新印象派油画与西方新印象派油画有着本质的不同。西方新印象派油画偏重于对外光的研究与表现,表现画家的内心感受和表达客观事物的美,不重视作品社会性和整体性。万昊注重自然光、色、形的整体效果,强调作品的民族性、真实性、整体性。自然本真的性灵,平淡的心态,冷暖色的基调,真善美的表达,使画面闪烁着高雅超逸的东方情调。” 探索万昊美学思想 有位哲人这样说过:要想了解艺术家,就要去访问艺术家的故乡。万昊先生十三岁写有一诗:“小桥流水绕吾家,秋尽沙头数蓼花,枫叶却随风脚去,寻诗不觉日西斜。”由此我萌生了去万昊先生家乡都昌县苏山乡万家畈一访的念头。 去年三月,正是草长莺飞桃红柳绿时节,我终遂心愿得便来到山明水秀的都昌县。在县领导及苏山乡书记陪同下前往万家畈。都昌是江南水乡的典型胜地,鄱阳湖有三分之二的水域归该县。宋朝大诗人苏东坡有诗赞曰:“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此诗写了当时都昌人烟之盛,却也含蓄地阐明了一条哲理:自然界离开了人,也就没有了光辉,人可以为山河添光彩。这几年,县领导励精图治,都昌县域经济蒸蒸日上,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与五年前我到此采访所见真是今非昔比,变得更美丽了! 车近万家畈村,只见金浪翻卷的油菜花海上,托着一个粉墙黛瓦、飞檐耸立、斗拱层迭的古朴村落。我们下车进村,看见村前水塘边屹立着两座镌刻有兽头及精美花纹的巨大的旗杆石。我指着旗杆石说“这是当年万家富有的象征”,那位县领导补充了一句:“也是地位的象征!” 在万家畈万氏祖祠悬有一匾:《扶风遗徽》。有人告诉我,万氏祖先是由陕西省扶风县移民入赣分三处定居下来的,一处是南昌县三江口村,二处是都昌县万家畈村,还有一处已无从查考。万昊高祖万昌福为景德镇三大窑户之一,人称三尊大佛,财物之盛,富甲一方。据乡里老人讲,昌福公其貌不扬,衣着朴素。有次他在村前河旁与一木排老板闲聊,问木材价值几何,那老板见这瘦老头不象财主,便不屑地说:“怕你买不起!你若全部买下,我这批上等木材半价相送!”昌福公淡淡一笑,伸手从衣襟口袋中掏出一把黄灿灿的瓜子金。那木材老板顿时噤若寒蝉,方知失言。但一言既出,似覆水难收。于是,昌福公买下这批木材,沿河盖起了上官厅、中官厅、下官厅及祖祠。从此,官商迎来送往不断,逢年过节祭祀祖先香火绵延不绝。数百年来,万家子孙进士及第光宗耀祖、白鹿书院科课授徒桃李天下,烧窑制瓷经商财运享通。祠堂内供奉祖宗牌位的龛柱上有一副对联,则寄托了先祖遗训:“金炉不熄千年火。玉盏长明万岁灯!” 我们踏着麻石条路,钻出狭窄的粉墙屋巷,来到村子的西端。此时,我们的眼前陡然一亮:石桥流水、疏林薄烟、淡山斜阳,宁静、悠远、清旷,好幅田园风光!我们一行人无不发出由衷的赞叹:“真是太美了!”有的则感慨地说:“真是出人才的好地方!”万昊的曾孙、春桥乡党委书记万千苟指着小桥流水旁边的坡岸房屋说:“那里就是家公万昊先生出生并生活过的家园。旧居遭过一次火灾,如今废墟改成了菜园,盖了几间房。” 站在废墟改成的菜地里,倾听着老人们的陈述,眼前翻腾着上个世纪的风云。万昊的父亲万籁鸣为保定军官学校的首届毕业生,曾追随黄兴参加过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任李宗仁麾下中将平汉司令官,是位爱国将领。他见孩子执意学画籍以谋生亦表赞同,常勉励说:“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作孽钱!”万昊1935年毕业于苏州美专高中艺术科后,又于193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当时在昆明的国立美专,为中国第一代油画大师颜文梁、吕霞光先生的高足。四十年代初,任广西艺术馆研究员,又被桂林美专聘为西洋画教授,创作的一幅幅油画参展均获社会、报章好评,名噪西南画坛,时年方27岁。历经大半个世纪的沧桑风云变幻,人生跌宕坎坷,而在万昊心中的故乡情节、田园理想始终挥之不去。尤其是他晚年的作品无不倾注了对故乡田园、湖光山色的一往情深。去年,他不顾86岁的高龄,在幼子万小寒的陪同下来到故乡都昌,目睹故乡崭新面貌感到格外高兴。退休后他曾多次提出要到万家畈定居,似乎只有这里才是他栖憩灵魂的所在。 有人说怀乡之情是中国文化最深厚最动人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此言极是。万昊先生的油画、诗词、他的美学思想、艺术风格,犹如自己的肉体、灵魂,都与故乡田园文化分隔不开。在他的绘画作品中,特别注重自然光、色、形的整体效果、强调作品的民族性、真实性,平易朴实、亲切自然,喜以小笔触和富于变化的色彩,画黄昏曙色、烟雨湖光,成功地创造出一幅幅层次细腻、色彩结构丰富、闪烁着高雅超逸的东方情调的作品,被人们誉为“东方的康斯泰勃尔”。 瞻望万昊精神世界 台湾《典藏》杂志那篇《隐于画中的万昊》有句这样的描述:“……在抽烟的时候,烟雾的辛味使老人眯起双眼,烟雾散开时,消失在老人满头的银发中。我不知道该赞叹万昊与众不同的油画作品好,还是赞叹我有幸见到这样一位周身散发出袭人魅力的老人为好。” 这里说的“周身散发出袭人魅力”指什么呢?我以为指的是万昊先生的精神世界,他终生追求、实践的真、善、美。 万昊先生生活崇尚俭朴、宁静淡泊,不喜奢华。家居之简陋,令来访的海内外客人惊诧不已。约40平方米的客厅内,大多还是五十年代购置的破旧桌椅,给如今的年轻人早就当垃圾扔出去了。他吃的是粗茶淡饭,吸的是几角钱一包的劣质烟,客人来了都不好意思送出手。幸好吸烟几十年,嘴上含含而已,从不吞进肚内去。生活保持节俭,却不失助人为乐、济贫扶困的中华美德。做了好事从不对人说。有次我偶尔在书报堆中见到一封从广西柳州寄来的信,原来万昊四十年代的一位学生如今年老多病、瘫痪在床,家境贫困艰难。万昊获悉后分两次各寄去1000元钱。那学生收到钱后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含泪写下此封感谢信。 万昊先生饱经忧患,却胸襟阔大、常怀仁爱之心,待人以诚。在“文革”浩劫中,他的历年画作被洗劫一空,数千首诗词及几百万字的论著、讲稿也被自己忍疼付之一炬。1967年9月至1970年12月,万昊先生被强冠以“资产阶级反动艺术权威”的罪名关进了江西省集训一队。五、六十人挤睡一间大屋,副省长们、省文艺界著名人士、高级知识分子,均是年过花甲的老人,在上下双层床铺上爬上爬下,苦不堪言。监管员见万昊先生厚道老实,令他当集训小组长,组员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如实记录上报。有一天,国画家梁邦楚见四下无人便悄悄地埋怨说不该记他的行动。万昊笑着说:“我对你不好,怎么敢在厕所里偷偷给你烟吸呢?你没钱买8分的邮票,向我要,我也给了你。”那时,梁邦楚教授由于为人正直、性格倔强,处境十分惨,在外检香烟头,剥出干净烟丝卷喇叭烟吸,石凌鹤之子石慰慈还帮他卷过纸烟。在省文艺学校时没钱买米。造反派头头某喝得酩酊大醉,把梁叫到一边,叫他拿个脸盆,指着旁人呕吐的一地污秽对梁说:这就是你明天的粮食。梁到万昊家借米,万从自家缸中分出一半米给他,叮嘱说不用还了,但不要对别人说啊!到了集训队,由于白天活重,挑百斤重担,体力消耗大,易饿。万昊便在吃饭时悄悄留个馒头,晚上又冷又饥,他便啃馒头,方感觉身上暖和些。1971年7月,万昊从集训队放出,赋闲在家,心境苦闷,便在诗中寄托了他那愁苦寂寞情绪:“我亦颠狂天地间,风尘冷落旧罗衫,莫因落落无人问,只少胭脂画牡丹。”粉碎“四人帮”后,省下文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拨乱反正。万昊先生一腔愁绪顿时冰释。有时,万昊在路上遇见当年斗他的学生,他总是笑呵呵地说:“当年斗我是听上面的话,解放我也是听上面的话,我不怪你们!”那几个学生听了感动得痛哭流涕,逢人便夸万教授豁达大度,宽以待人。 数年前,我曾读到万昊先生感怀诗一首:“五十年来处处家,素描油画老生涯,白头落得吟诗苦,争似红裙卖海虾!”英年早夭的先父遗训不期而中。万昊先生硬是靠教画的一份工资,供养了一家九口人。每当我们观赏万教授一幅幅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印象派油画作品时,似乎也是在品尝沉重的生活磨盘挤压下流淌出来的豆浆液汁,虽美味滋补,却难忘历尽艰辛。 艺术没有国界,艺术家都有祖国。万昊先生强烈的爱乡情节也是祖国在观念和情感上最具体的表现。他经常告诫做晚辈的子女,要爱岗敬业,不论是在国内国外都不要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要为祖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多作贡献。当海峡两岸长达40年的铁幕开启后,离散两岸的骨肉亲情得以团聚,万昊先生喜与在台湾的胞妹万素秋一家欢聚上海。当他得知两位外甥在美国学有所成,一位大外甥沈福利三十出头便荣获美国肿瘤学与免疫学博士、哲学博士、终生教授;小外甥沈龙利获美国土木工程博士,心里十分高兴。在一次给我的信中,他以抑制不住的喜悦心情写道:“福利来大陆讲学……龙利十月份由联合国聘请到北京及上海、杭州等地的大学讲学、考察。”万昊先生对党和政府改革开放、强国富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深表赞赏,大力拥护支持。在参加省五届政协二次会议时,他老人家热情澎湃赋诗以颂:“洪都盛会喜盈盈,南浦西山无限情,农村繁荣商业旺,人人都道党英明。”“似水流年去不回,丹青老迈愧无为,明朝要借东风力,多写江山入画题。”
|
|||
旅居法国的油画家吕霞光先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在国立艺专迁校途中率妻儿与学生万昊等游于黔贵阳甲秀楼合影 | |||
|
|||
油画风景-1 |
|||
油画风景-2 |
|||
油画静物-1 |
|||
油画静物-2 |
|||
作者:陈国涛(我父亲) 作者简介:陈国涛 男 1945年8月生 江苏扬州人 中共党员 1969年8月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荷兰语班 职称:主任编辑 任职:江西地质矿产报总编辑
1995年经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考试考核通过,获《总编(主编)合格证书》,从事宣传、编辑、记者工作三十余年。 采写的稿件《瓷都淘金热孰喜孰忧》获江西省1988年度好新闻二等奖; 《金鸡越叫越响——瑞昌洋鸡山金矿逐年扩大开采规模》获1989年江西省好新闻标题奖; 主编《江西地矿报》评为1992年度全国行业、企业报展评一等奖; 作为主要撰稿人之一编辑58.5万字的大型辞书《中国楹联鉴赏辞典》,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编辑之余有数百篇(幅)文章(摄影)作品发表于国内外报刊上。 其他作品: |
|||
************************************************************************************************** 《皇家美术馆·新印象派·中西融合》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研究生院 陈飞) |